第四章 东风水库(1/1)

“东风水库”是方圆数百里最大的一个淡水库区,七十年代初,经过几次翻新修补,已经被附近的村民充分利用。水库不仅是附近最大的淡水来源,也是几条大河之中鱼类的发源地。水库修成之后,就一直受到各种保护,鱼类也是禁止人工私自的大规模捕捞,不过却允许垂钓。

水库被几座石头大山环绕,山上种有着不少的树木,每年夏天都会吸引不少人去库区游玩,既可以乘凉,又可以钓鱼。

吃过饭,楚红涛就立马开始准备起来,用新鲜的小麦麸皮、鸡蛋、米酒等材料做好鱼饵,然后给那辆蓝色的大型越野摩托车灌满汽油。最后从储藏室里挑了几套渔具出来。小叔大从小就喜欢抓鱼,各种抓鱼的材料准备的很充足,楚天也不客气,从小叔的收藏里挑了一根最结实的鱼竿。

悄悄带上自己精心配制的鱼钩和鱼饵,坐上小叔的蓝色哈雷,伴随着机车的阵阵轰鸣,向着水库飞奔而去。对于这次将要发生的“奇异事件”,楚天也是充满了期待。

“东风水库”是楚天所在那个市,最大的一个淡水水库,几乎连接着了市里所有的大型河流,水库自北向南,有几十里长,下游最宽的地方也足足有几公里长。

水库分布于陕省的安市,水域几乎占据了川县的大部分地区,七十年代,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跟物力,在水库的下游建成了一条巨大的拦水大坝。之后水库的水位不断上升,里面的水产品越来越丰富,水质也变得更加清澈透明,最深的地方已经有五十米深。

东风水库距离楚天的老家还是有着不少的距离,加上地域的限制,并不适合开汽车过去,所以选择骑摩托车过去,一般需要两个小时。

楚红涛的车技一向很好,路上一路狂奔,速度几乎就没有低过八十迈,只用了一个多小时,就抵达了陈小伟的家里。

陈小伟是楚红涛一年前认识的,家就在水库附近,也是一名钓鱼爱好者。楚红涛以前经常来水库钓鱼,每次都是收获寥寥,在一次钓鱼中,认识了三十来岁的陈小伟,一番交流就成了朋友。陈小伟是个不善言谈的人,楚红涛却是十分热情好客,两人在钓鱼上,基本都是同来同往。

陈小伟并不是很喜欢吃鱼,他只是喜欢在空闲的时候带着自己做的渔具去钓鱼。

到达陈小伟家,气温还不算很高,楚天看了看时间,才十点半,这会吃中午饭太早了,简单的商量后,两人决定聊会再做饭,楚天想了想,就跟楚红涛和陈小伟说道:

“小涛叔,小伟叔,我去附近转转,第一次来这边玩呢”。

“别走远,也不要乱跑,早点回来”,小叔也没在意,楚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,就简单的叮嘱了下。

陈小伟也是劝道:“别往水边跑,等会就做饭的”。

楚天当然不想两位担心,就很是顺从的答道:“知道啦,半个小时绝对赶回来,不会跑太远的,我就去地边看看就回来”。然后慢步走出了陈小伟家。

来的时候,楚红涛将车子开的飞快,他根本没有好好观察附近的风景,这会儿倒是有机会,正好四处走走,看看附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。

“东风水库”还在村子东边的半山腰上,有一条不算宽敞的水泥路通向库区,道路还算整洁,就是有些陡峭,步行的话,大概要半个多小时。

楚天从陈小伟家里出来,并没有去附近的田地走去,而是直接走向了村子东边的“鸭河”。鸭河是水库下游的一条重要河流,在水库没有开闸泄洪时,水库的水会通过西面的一个不大的下水口,从半山腰上流下来,经过山涧,流入鸭河。没有泄洪以前,大部分水流都会先经过鸭河,然后会在山下改变方向,改为自西向东流去。

走近鸭河,楚天才发现,鸭河的水流比自己想象的要大的多。他并没有直接靠近河流,而是站在河流的一处高地,小心的往河中央望去:

河流两边都是石壁,河道有着不少人工凿刻的痕迹,并不像其它地方见到那样平整。上游的水流通过河道奔涌而下,撞在河道两旁的凸起的地方,溅起很高的浪花。怪不得叫“鸭河”,河水卷起白白的浪花,加上波纹,很像白鸭的翅膀。中间的水流相对稳定些,但是那深蓝的颜色表示着水位并不算低。

考虑的一会,楚天还是决定近距离观察水质的情况,他沿着河边的大路往南走,直到看见一座三孔的桥梁,这座不算很大的桥梁横在河流的上方,长二十多米,宽七八米,中间一个大孔,大孔的上方又有两个小孔,很像著名的“赵州桥”,自北向南的河水经过三孔大桥,分成了一大两小三条支流。

往远方看了看,楚天就沿着西边的那条较小的水流继续往前走,如果没猜错,这条最小的支流是被用来灌溉用的。

果然,才走了几分钟,眼前就出现了大片的田地,田地周围,环绕着一条长长的人工渠。经过环绕的水渠,水流开始变得越来越小,水位也降低了不少。

来到水渠旁边的一块田地,能看到这里面水流相对水渠里面的水质,要好上不少。仔细看去,水里还有不少的水生物。楚天从水渠旁边来到了地头,蹲下身子去研究那些水里的各种东西。

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尾尾一尺来长的小黑鱼,很是活跃的聚在入水口。水渠的水流通过不大的入口流入田地,各种水草和浮游生物被带入田地,那群小黑鱼就在入口处欢快的游动捕食。这种小黑鱼楚天小时候在门前的河边抓到过不少,这种鱼总是很傻的藏在水草里,受到惊吓也不出来,小时候最好抓的就是这种鱼了。不过这种鱼很少能在个头上超过一尺,这块水田里却是有一群!

蹲在入水口看了不一会,已经有好几种水生物通过入水口涌入田地里,有鲫鱼,泥鳅,还有草虾。环顾了下田地的四周,流进田地的水流通过地边裂开的缝隙缓缓的渗入地下,新流入的水流保持了田地里的水位。观察了好久,楚天可以肯定,水库确实在近期发生了什么变动,导致了这一块水生物的异常。

正常情况下,库区的水经过这么长的缓冲跟分流,水质应该比较清澈。水里也不会有太多鱼类活动的,而现在楚天看到的确实另一番情况:水质没有想象中的清澈,水里的水生物也比想象中的活跃的多。

看了其它的几块田地,情况都差不多。这也很好理解了,为什么上一世的楚红涛,轻易就能从水库里,钓上来那么多的水生物。这个想法让楚天有些兴奋,如果真是这样,那这次自己的收获也可能会大大增加。

他对水库下游的这些小鱼没有太多兴趣,他的目标是还留在水库里面的奇异鱼类,或者说是留在水库进化的更加彻底的鱼类。现在还留在水库的水生物,在进化程度上来说,肯定是远大于这边的这些小鱼的。

食物链的规则,让彼此差距不算大得几种生物,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,就像草原上的狼不会直接受到青草的影响,却会直接被草地上的羊群数量轻易左右。如果可以抓到一些奇异鱼类,那他就可以进行一些有意思的尝试。

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层,受体内“基因锁”的限制,很少也很难在形态上发生改变。低级一点的生物则恰恰相反,越是生活在底层的生物,越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。也不是说人类的基因就比其它生物更难被打破,只是在正常情况下,人类的基因比其它生物更加复杂,更难轻易发生变异。当然,人类有时候也是很容易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发生剧烈的变化,比如核辐射,比如变种病毒,或者超级细菌等等。

受环境影响,陆地面上的生物,总是有着太多的空间。而水里的鱼类,即使早早的获得了进化,也很难从水里迁徙到别的地方。即使是末世后期,大部分的水生物仍没有克服环境的限制。事实上,末世中很多的人类的进化,都跟水生物息息相关,鱼类是那个时代的宠儿,如果能获得跟它们一样的进化速度,那么绝对会是逆天的存在。

末世爆发后,大多数水生物受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,还是能被人类捕捉的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想要去水里捕捉那些鱼类,绝对是愚蠢的选择,水里的水生物太多,充满了太多的未知。

楚天坚持选择去汉市的原因之一就是,那里靠近全国最大的河流----长江,其含水量几乎占据全国河流的二分之一,如果可以在长江附近生存,获得的机遇毫无疑问比其它地方大的多。

末世爆发后,人类发现一个对自身很通用的进化规律,就是相补,即“吃什么,补什么”通过吃这种简单的手段,人类能够轻易获得被吃掉物种的优秀的基因。

上一世,楚天在一年后才觉醒水系异能的。在那之前,他意外在长江边上,捕捉到一条长相怪异的墨鱼,在吃掉这头墨鱼之后,很快觉醒了水系异能,在他看来,这次如果能在“东风水库”抓到几条奇异鱼类,说不定就能提前让自己觉醒异能。

此章加到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