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庾氏再兴 2(1/1)

清景南楼夜,风流在武昌。庾亮最喜秋夜赏月,庾翼兴奋的对大哥庾亮说:“这一次控制江州,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部队。这一次比您做首辅时还要荣耀。那时,即使是温峤,他也只不过是我们的同盟者。这一次庾氏家族才真正算得上军事门阀。”

庾亮也心怀高远,说道:“是啊,明帝去世,我成为首辅,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部队,最后竟被苏峻几千人欺负。这一次的确不同,江州的兵权彻底掌握在我们五兄弟手中。你和庾怿、庾条分控一郡,一定要努力啊。”两人心情都非常愉悦。

正在这时,汪范从侧门路过,庾亮让庾翼将其喊住。庾亮问道:“汪先生这是去哪里?”

汪范回道:“今日秋高月夜,众名士都在陪王胡之、王羲之兄弟二人在黄鹤楼上赏月吟诗。我也正要前往。”

庾亮一听来了兴趣,对汪范说:“你先等一等,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你,过会儿我们一起去。”说完,庾亮犹豫的又对汪范说:“长沙郡公陶夏杀死光禄勋陶斌,我兼任荆州刺史,该如何应对此事?”

庾翼毕竟年轻,又曾与陶斌并肩作战,于是抢先答道:“陶夏不念手足之情,杀国家大臣,理应被惩处,小弟愿带部下去荆州将其捉回。”

汪范说道:“不必如此兴师动众,大将军刚到便动用武力解决地方问题,将使各方太守心中惧怕。此事不如先放一放,等大将军您的荆江刺史的任命正式下来后,召集荆江各太守来武昌议事,到时不费一兵一卒可将其捉获。”

庾翼惊问:“那如果陶夏不来呢?”

汪范回道:“我们暂时不处理陶斌被杀一事,使其认为我们已经默认现实。他做为荆州军政两界最有力量的人物,不来觐见大将军是说不过去的。我现在不担心他是否会来,而更担心的是我们将其扣下之后,如何安抚荆州陶氏。陶氏四强已经死了一个,现在除陶夏外,拥有重兵者只有陶臻、陶称。据说江夏太守陶称与陶夏异常亲密。如果扣下陶夏,最怕的是陶称前来作乱,陶称的江夏在武汉和襄阳之间(如今武汉三重镇的汉口便数江夏地),可以说与武昌只有一江之隔。”

庾亮回道:“陶夏伏法,他的地盘还可以由陶氏其他人接任,陶夏的长沙郡公之爵位,也可以不剥夺,可转授给陶瞻的幼子。本来按法规,长子去世可以由长孙继任,当初就不应该将长沙郡公之爵封与陶夏。只是陶太尉临终遗愿,我不忍反对。”

汪范说:“如今各方都已安抚,我前面说过,我们唯一没有安抚的是桓宣。在我看来我们西藩最重要的两道防线,便是黄冈与襄阳,黄冈是武汉的门户,黄冈一旦有危险,武汉警报迭起。襄阳扼守汉江上游,对其下游的江夏郡,甚至武昌造成极大压力。如果我们囚禁陶夏时,襄阳城的部队能向南有所转移,陶称必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
庾翼不解的问道:“桓宣的作用那么大吗?”

“是襄阳的作用大”汪范回道:“左有名将毛宝,右有能征善战的桓氏子弟,陶称自己必不敢动,尤其是桓宣对其造成的压力巨大。三国时期,曹操南征刘表和刘备,兵进新野,再进樊城,最终渡汉江占领襄阳。这一路上二十万大军一直步步为营,唯独占据襄阳后曹操就敢将大部队甩在身后,独自领两千骑兵追击刘备。这其中原因,首先是在占领襄阳中,摸清了刘备的底;而更重要的是襄阳到江夏之间,已无大江大河阻挡,骑兵纵横驰骋,心无所惧。桓宣只要带一千骑兵向江夏靠近,江夏就不敢对我们做出任何军事动作。”

庾亮说道:“荆江重镇之中,唯有桓宣与我们关系最远,他曾经做过王导的属下,与琅琊王氏关系密切。而且桓宣的资历不足,我总不能破格提拔他做梁州刺史吧?”

这两天,汪范对此事也很愁楚,他回道:“桓宣控制襄樊广大地域,周访、周抚父子经营的梁州,几乎都在他的治下。桓宣明为太守,实际就是刺史。就算封他个名正言顺的刺史,其也未必能有多少欢心。再说,‘东边’已经把桓氏长老桓景调到朝廷任职。”

庾亮一愣:“琅琊王氏如此刻意拉拢桓宣,提防西藩之意,不言自明,我们怎么办也没有他和琅琊王氏的关系近。”

说完庾亮很是忧愁,叹道:“如果桓彝健在便一切好办了,他可是我的老部下。”

说到这里,庾翼插嘴道:“我有一计,可使桓宣诚心归附于我。”

庾亮、汪范都惊喜的看向庾翼,庾翼说道:“桓彝之子桓温与长公主有一面之缘,我们封他做驸马,便等于与桓氏家族结成姻亲,这可比东边给他的好处大得多。”

庾亮惊道:“以他家族哪有资格娶公主。南康公主是天子的大姐,这皇家第一门婚姻便选择低级士族,后面的怎么办?”

庾翼回道:“首先,好像长公主对其一见倾心;其次,陶太尉在世时曾两次提到桓温将来成就不在毛宝之下。”

汪范也劝道:“让桓温尚公主,的确给了谯国桓氏莫大的荣耀。桓宣该满足了。”

“我们还成了桓温的舅父,哈哈”庾翼高兴的笑出声来。

庾亮沉思后说:“这可是皇家第一大婚,不可草率鲁莽,你可先把桓温调来武昌,容我三思定夺。”

庾亮将汪范喊住,就是商量如何对付陶夏,现在事情说的差不多,三人便一起向黄鹤楼走去。

黄鹤楼为三国孙权所建,本是武昌城的瞭望城楼,当然也没今日黄鹤楼之雄伟,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,黄鹤楼被数次重修重建。

秋夜的武昌,月亮格外皎洁,城楼之上,西藩名士正在兴奋地陪王胡之赏月吟诗,王胡之以年过三十,是琅琊王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。

众人正在兴奋之余,殷浩匆匆赶来,向王胡之拜礼道:“下官殷浩来迟,望大人恕罪。”

殷浩这个人,王胡之在京中早已问其名,其年纪轻轻便早已被大中正庾亮评为三品名士,令人惊诧。人人都说庾亮是为了拉拢他的父亲才这样做,王氏家族个个心高气傲,王胡之便想测测殷浩的才华。

王胡之回道:“你的大名我在京中便有听闻,没想到你竟如此年轻,我能否问你三个问题?”

殷浩回道:“知无不言。”

近人崇尚清谈,众名士也都聚拢了过来,想看看这一精彩时刻,

王胡之问道:“可谓道?”

殷浩答道:“众生服从自然,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,通机变者为英豪。”

王胡之又问:“何谓儒?”

殷浩答曰:“个人之利融于众人之利。所谓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

王胡之问:“何谓玄?”

殷浩答:“自我认知。庄子曰,纯朴自然,自由放达。”

众名士一片惊叹,殷浩果然名不虚传。王胡之也不禁暗暗惊诧:西藩竟有如此名士。

=======

玄学崇尚老庄,玄学的奥秘不在“老”而在于“庄”。

1,释老

《道德经》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,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,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。

道德经把客观世界,即道对人的影响力,阐述的淋漓尽致。道与德,以世界观、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,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。

老子曰: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大道废,安有仁义。
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,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。1993年10月,发现战国竹简,原文为:绝智弃辩,民利百倍;绝伪弃虑,民复孝德。

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“民”,而不是“个人”,这里的民代表全体的人,即社会。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。

2,释庄

玄学是讨论个人如何在世界中更好地生存,他是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。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。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。

《老子》书中所写到的‘人’,全部都是民,而不是个体的‘人’。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。到了魏晋时期,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,更崇尚庄子,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,只研究客观世界对‘人’这个个体的影响,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,强调人性顺从自然,则逍遥,忘我。

《庄子》在历史上,无门无派,游离于各派之外。在魏晋以前,也很少有人提及此书,即使有个别提及的,也是由于《庄子》这本书文采出众,个别语段被引用在别人的文章里。道家一直以黄老为主,并不重视《庄子》。

庄子主讲人性论,是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。而他的书只有在类似于他的这种高端阶级的大批涌现时,才会被认可。所以,直到魏晋以后,庄子才被已经成熟的士族阶级所重视。在这一时期,《庄子注》才开始流行。

《庄子·杂篇·让王》在许多人看来是最荒诞的一篇。本篇开篇就说道,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。州支父说,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,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,正打算认真治一治,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

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,子州支伯说,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,没有多余时间来治理天下。

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,善卷说,我处在宇宙之中,冬天披柔软的皮毛,夏天穿细细的葛布,太阳升起时,就下地干活儿,,太阳下山了,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,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,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。”

不管是支父还是支伯,他们都不会是普通的人,应该本身就是高级的部落酋长。

如果上天对一群亿万富翁说,如果让你选择是当一年的皇帝,还是再活30年。如果这些亿万富翁脑子不进水,他一定不会去做皇帝。而如果找来一百个乞丐,问他们是做一年的皇帝就死,还是继续这样再活三十年?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站出来选择做一年的皇帝。

因此庄子的言论听起来匪夷所思,其实是因为大众没有达到他那个认知境界。庄子重视生命,享受生活,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。

对于富有的,有物质基础做后盾的人来说,安安稳稳多活一日,就是在天堂中多呆一日。重视生命,享受生活。

古老的自由学说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诞,但其实就像仁爱、正义,甚至团结。这些学说在起源的时候,都是非常幼稚的。在远古文明中,部族‘团结’甚至靠巫师装神弄鬼来获得。但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,他会变得异常光辉璀璨,就像一团胶泥变成精美的瓷器。

魏晋,士族崛起,成为主要‘团体’。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,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。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。

不得不说,自由派,西方叫个人主义,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。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。庄子重视生命,享受生活。

玄学家将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并举,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学说。当然还很不完善,但对儒、佛产生巨大影响。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,脱离温饱时,重视生命,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。儒佛都不得不重视《庄子》。

3,释玄

到了魏晋时期,庄园经济的成功。士族阶级崛起,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,脱离温饱后,《庄子》重视个体,享受生活的观点被士族接受。

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,脱离温饱时,重视生命,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,更崇尚庄子,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,只研究客观世界对“个人”的影响,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,强调人性顺从自然,则逍遥,忘我。

玄学大成者王弼,从‘人性论’出发,只重视道德经中的‘道’,批评老子的民众服从自然世界的观点是‘崇本息末’。应该‘崇本举末’,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。认为服从是为了利用,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‘自然规律(道)’,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、随心所欲。

王弼接受《庄子》的人性论,不再讨论社会对世界观的服从;而是刻意研究个人(人生观)对世界观的服从和利用。提出:以无为本。

我们骨子里仍然有儒学和无神的基因,因此我们不能对“以无为本”顾名思义。以无为本’实为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天辟地!

以无为本,这是自由主义(西方叫个人主义)的开创性学说。大千世界是无的,那什么是“有的”?!

对!只有你我是“有的”,只有‘自我’是有。

玄学家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,而是个体(自我),这是个人主义的起源。

早期个人主义只是把‘人’从世界中突出出来。个人主义者虽然推崇“自我”才是有的,可是玄学家们还没有清晰的推导出来,只停留在‘以无为本’上。这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的‘一生万物’,将来还要‘万物归一’。很多人解释他的一(theone)其实就是零。西方哲学也是到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。

“以无为本”开启了东方的“存在论”的研究。“存在论”是西方康德所谓的第一哲学的一个主要课题。

我们不要戴着儒学眼镜去评价它,只作一个简单的了解。

个人主义经典名言:我思故我在。(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,其他的还要‘普遍怀疑’)

黑格尔说:“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,意识于是成为‘自为’的存在。”

今天,西方在‘存在论’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(1859--1938)和海德格尔(1889--1976)。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,而且都非常复杂,但主体差不多。

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(与无相近),只有‘自我’是真实的,一切要“先验自我”。

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,便错误的把‘存在’等同于一切存在者,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。他认为只有‘自我’是‘此在’。

此章加到书签